e0194470_20163086.jpg  

總算把論文初稿交給老師了,老師提了幾個要改的地方,雖然我懷疑他真的有詳細看嘛?

但是提到的幾處卻真的是我可以在短時間內努力的,至於他沒提到的,我自己想到的也有幾個地方,但我想,那可能得要花很多的時間,也偏離了主題。

 

Anyway,想要好好的講一下最近看到的這本漫畫,「聖おにいさん」,我看的版本翻「聖哥傳」,好像也沒甚麼不適當的。

 

作者是「荒川爆笑團」的中村光。熟悉這本漫畫的人大概就可以期待,我將要討論的這本「聖おにいさん」會是怎麼樣的風格了。

 20110819123727d43.jpg  

沒錯,十足的無厘頭,用日本的說法,大概就是「電波系」吧,至於「電波系」是甚麼意思,把荒川和「聖哥傳」都補齊到最新進度的我想了半天,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用一句話簡單的形容,精準的說出電波系的定義。

 

但是,如果看到一本電波系的漫畫,我想我大致上還可以辨識出。

 

回到聖哥傳。

 

我想,這本漫畫,不知道台灣代理了沒,不過,如果代理了,問題應該不小。

 

原因在於故事設定本身,實在是太褻瀆了。

fe173dcd931a05d1bf7f5a025c043efb.jpg   

時間是現代,耶穌和佛祖兩個人降下凡間,住在東京的立川,一個不大不小的鎮上。兩個人,穿著手工印製的Tshirt,便宜的牛仔褲,活生生兩個沒有正當工作的家裡蹲,住在只有幾個榻榻米大的二樓公寓裡。

 

光是這樣的設定,我想對於許多衛道人士來說已經是極度NG了吧。

 

這還不止。

 

出了六本的漫畫裡,沒有長篇故事的劇情,描繪的也只是兩個青年住在一起的生活片段,只不過,這兩個人不是普通的人罷了,而是目前世界上兩個最多人信奉宗教的神祇。

 

佛陀在漫畫裡,是個很會做家事,對於生活花費錙銖必較的人。愛看漫畫(尤其是手塚治虫的佛陀),偶爾也畫畫漫畫,頗有這方面的才能,甚至還在天界的免費刊物上(就像我們的破報吧)不定期連載搞笑漫畫。

sp2_photo03b.jpg  

(像是聽了鄭進一寫的家後、聯想到自己的故事而感動落淚的歐巴桑一樣,佛陀衝動買下了手塚治虫全套的佛陀,並且因為是內容在講自己的故事而感動!)

 

對於室友兼搞笑拍擋的耶穌(沒錯,他們真的組了一個搞笑團體,叫做punch & 長毛)時常的亂花錢,會像是日本俗諺說的那樣,忍耐個三次之後才會發火。 

saint oni.jpg  

  (被耶穌說服參加相聲比賽的佛陀,因為第一名可以拿到白米的兌換券而努力!)

 

耶穌則是一個比較像是小孩子的大叔,常常被人說長得像是強尼戴普,並且因此得意。沉迷於部落格寫作和線上遊戲,並且和十二門徒的彼得等人組了隊伍一起打怪。有衝動購物的習慣。

saint oni 7.jpg  

saint oni 9.jpg  

 

(隨時充滿童心的大叔...髮型也充分證明了,復古過頭就是時尚的道理!) 

saint oni 5.jpg

saint oni 6.jpg    

這樣的設定,在相當比例的人眼中看來,的確是相當該死。

 但,與其這麼說,不如,單純的將其認為作者的狂想。

 

或者說,又是一個我曾經討論但沒有深入思考的方式:也就是What if。「如果發生了甚麼事了,會怎麼辦?」對於既存的現象、符號、人物、形象,做出各種意義的偏離、聯想、扭曲、延伸。

 

如果佛陀和耶穌來到了21世紀的現在,會發生甚麼事?

 

如果佛陀和耶穌,並不像是古籍經典裡面描述的獨具神格,而有著強烈的人性色彩,這樣地生活在現代的日本,會發生甚麼事?

  

神性的擬人化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措詞失當。畢竟,漫畫本身是很具爭議的,儘管是這麼一個輕描淡寫的故事,關於生活、關於現狀、關於小小的吵架和平淡的幸福。可是由於幾乎大多數出現的角色都是神祇使然。

 

但是,我們發現,佛家所說的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些人性中自然存在,而在佛學家而言須透過心性的鍛鍊逐步免除的缺點,卻在整本漫畫裡普遍存在於主角的兩人身上,甚至,該說是漫畫所有的梗和笑點都來自於此。

 

比如說:耶穌想要買新的個人電腦,佛陀想買新的烤箱,但是兩人的薪水卻不夠,可是,還是很想要!

 

而如果耶穌買了甚麼不該買的東西,超出了每個月的預算了,佛陀則會非常的生氣,甚至氣到發射出光線。這也和佛家所說的,人性中該磨除的「貪嗔癡」相違背。

 

也就是說,明明該是具備神性的神祇,卻處處彰顯著人性。

 

別小看這件事情,在國外,光是耶穌基督是否具備人性、神性,就是一個爭吵了千百年仍然分歧的一件事情,影響了許多教派的分裂,及相關思想、教義、習俗。比方說聖餐禮,不同的教派就有各種說法,而其中也牽涉到了對於耶穌神性/人性的定義。

 

只不過,好像不管甚麼宗教,都會在教義中,倡揚離開人性,離開慾望,視其為罪惡。這起碼在中國自古以來,已經成為文化根深蒂固的部分。

 

「要改善人生,得先與人生隔絕。」這是張愛玲在評論中國宗教文化時下的註腳。

 xin_370804011610484109402.jpg  

好像,把人性中貪婪的、欲望的、憤怒的、陰濕的、忌妒的、巧言令色的、高膽固醇的…….這些東西給逐步逐步地去除了,才能走向至善、走向真理、走向永生和大愛。那麼,佛陀和耶穌呢?

 

佛陀本來是個小國的王子,在出家之前,有自己的家庭,妻兒。耶穌也是,在30歲之前的人生,似乎也並不特別。這些是許許多的教典裡面,明文記載的。也就是說,起碼,祂們的生命歷程裡,本來就有這麼一部分,並不遠離常人。

 

反過來想,如果真的按照許多宗教所定義的,把這些人生中的毒啊苦的都褪去了,而這個過程也真的能夠令凡人超凡入聖。那麼,到時候,這神性,還剩下甚麼,是可以被人的眼睛辨識的呢?

 

想到A. C. Clarke的太空漫遊三部曲裡面,Bowman變成的Star child,沒有情感的波動,沒有肉體的欲望。

 2010pic2.gif  

也想到昨天才看完的時間漩渦(vortex),故事最後的艾沙克利用了假想智慧生物的科技也變成類似這樣的存在,以意識為主體,活在一個可自由控制時間流速的泡沫裡面,穿梭宇宙。(說起來,當然這也可以算是該書作者Robert WilsonClarke的太空漫遊三部曲的致敬。)

 -vortex-by-robert-charles-wilson-reviewed-by-liviu-suciu-26695525.jpg  

(如果再聯想到尼采,那就會暴露我的哲學程度之低下,反正我真的是因為A. C. Clarke才算開始認識尼采的啊。)

 

這是不是在意義上很貼近我們想像的神明呢?離開了人性。

 

而奇妙的是,這篇漫畫並沒有完全的捨棄兩位神祇的神性。比方說慈愛,讀者仍舊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

耶穌對於世人的大愛,佛陀對於世界的關愛。這和祂們身上的人性竟然並不相駁。讀來,像是兩個隔壁鄰居親切的大哥哥一樣。

這是本作起碼成功的地方,塑造了兩個嶄新的人物,透著溫煦的關懷。

 

該分清楚的是,這樣對他人的友善,有的時候甚至有點無私的關懷,和一般宗教定義下的神性是有所分別的。

 

但是,我們可不可以寬懷一點地想,把標準稍稍地放寬,無私地對待他人,友善地給予,稍微地不求回報,

是不是也可以視為神性的體現。也就是說,其實,神性是可以潛藏在每一個人的行為裡的。

國內某宗教團體,不是都將非出家人的善行人士都美稱為「菩薩」嘛。

 

這很可能就總結了我僅有的宗教觀了呢。雖然聽起來還是褻瀆。

 

神性就存在於每個人無私的行為裡。

 

利己,和效用追求極大值。這是經濟學領域裡,幾乎是所有理論的最優先命題。

當然,也有很多經典論證,是討論這兩件事情的真實性,以及例外的存在、原因,和意義

起碼,對於多數的經濟學理論來說,這是人的基本定義。有了定義,才能衍伸各種討論。

 

離開這個假設,是不是也就真的離開了人性?

 

這本漫畫裡,另一個令我深思的橋段是佛陀和耶穌去商店街抽獎,抽中了貳獎,是一個銅做的佛像。

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是個名貴雅致的藝術品。但是對於佛陀本人來說,就僅僅是一個自己的等身大塑像。

試想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家裡擺了一個自己的雕像,那無論如何將會給人自戀的感覺的。

佛陀和耶穌兩人住的地方也不大,當然也不可能為自己的雕像設一個神龕,只好把這個銅像權充為衣帽架。

 saint 8.jpg  

saint oni 11.jpg  

我看到的當下,只覺得這樣很糟糕、很褻瀆佛像。

 

完全忘了,在這本書的設定前提之下,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設定本身就在大剌剌地描繪佛陀的小氣和耶穌的上網依存症了。

 

仔細想想,我的反應是不是一種教條主義或是形式主義的體現呢?

 

我並不尊敬書裡的佛陀和耶穌。卻對佛像本身仍舊保有敬意和戰戰兢兢。

當然,可以歸咎於,書中的佛陀和耶穌其實並不完全符合我們既存文化裡的形象定義。

他們只是兩個沒工作的家裡蹲,兩個和善的大哥哥。

 

就像是電影怒犯天條(Dogma)一樣,在聖經裡面因為是黑人而被忽略的第十三個門徒提到的,耶穌原來也是黑人,但是雖然是精神領袖,在曠野之中卻很愛傾聽門徒們的高談闊論。是個親切而睿智的領導者。

 dogma_ver1.jpg  

而佛像,就只是佛像,和我們日常生活裡去法鼓山、龍山寺裡面看見的香煙繚繞,法相莊嚴,沒有甚麼差異。

這也是漫畫本來的目的和功能。很直接地把物體的形狀和其意義直接地傳達給讀者。

作者畫了一個名為佛像的物體,讀者看到的也就是一個佛像。

 

而佛像代表著的,則是部分的我們從小陪著奶奶去參拜時的嚴肅氛圍,不可以嬉鬧,不可以罵髒話或是吐痰,桌上的供品要等拜好之後才能吃,起碼在奶奶的視線範圍裡是如此。

 

一個架構完整、行之數十年的條件化反射。

 

這麼說可能很怪,但是在這些儀式和約定俗成底下被眷養的我們,可能只是一群訓練有素的狗。 

就像是戀人們有的時候會問彼此的刁鑽問題:你愛的是我,還是我們的愛情?

 

多數的我們信奉宗教,相信的是神,還是我們所建立的宗教和儀式?

 

想起了我在倫敦遇到了一對夫婦,他們為一個新興的基督教派傳教。我多半是出於太久沒和人類聊天的無聊,和他們討論起了我從來不敢自稱了解的教義解讀。他們告訴我,他們的教派不耽溺於儀式,而回歸聖經文本的解讀。神說的話語裡,從來也沒告訴我們應該期待天堂。應許之地,總是在我們身處的地方。

 

我不知道他們說得對不對,我只記得那一天的天氣很熱而已。

 

接下來的這個例子可能很怪、很不一般化。

但是我聯想到曾幾何時,我曾經深刻地單戀著。是那樣的遙遠、可是又那樣的專注。孤立無援,像是在獨自一人跟全世界作戰。這是我一直喜歡打的比喻。

 

有的時候,我也會迷惘,自問:我到底是喜歡那個實際上不常與之說話的女孩,還是只是單純地喜歡自己的單戀呢?不能否認,單戀時所做的舉動,有的時候,會給予孤單的單戀者們一種像是腦內嗎啡似的上癮,彷彿自己毫無理論根據、毫無回報的奉獻能夠帶來溫暖和甜蜜。極端一點地,會染上一種自虐式的色彩。或是,那種孤單地奉獻、因為那個人而去努力讓自己改變,不論結果如何,過程本身是酸酸甜甜的,其實很美麗。

 

而多數的我們,回想過去時,也會用粉紅色的濾鏡去回顧那一段,稱其為青澀稱其為青春。甚至有人寫了小說,拍了電影,並且引起廣大的迴響,令輿論和普世觀點枉顧了,其實我們只是一廂情願。

 

而不管怎麼說,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半強迫他人接受自己專斷的好意,也有點類似宗教式的奉獻,就像嫌疑犯X的獻身。

毫無回應,而你義無反顧。

 

扯遠了,可是又好像扯了回來似的。

 

宗教也好,愛情也好,單戀也好。

 

似乎都是朝著一個終點走著,腳下累積了過程。

 

反到頭來,似乎卻是這些累積,讓我們無法割捨,只得專心一意。

 

顛覆文本

 

還是講點輕鬆的,我們不是正應該討論這本電波系搞笑漫畫嘛?怎麼越講越嚴肅呢?

 

這本漫畫的特色,除了上面提到的神性的擬人化之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就是對於既存文本的顛覆。

 

這是任何一個建立於現實文本的喜劇都會玩弄的手法。比方說Blackadder  ,就是Kuso歷史上的各個年代,甚至,讓過去的人、事、物、對應現代,像是摩登原始人那樣的,讓古代也出現只有在現代才有的車子、飛機,或是讓歷史裡的人物做出和史書裡的評價完全相反的事情。這個是日本人很喜歡做的事情,早在三國無雙之前就已經行之經年。如果說以古為鏡可知興衰,那麼,我想一般人比較喜歡做的,很可能還是像中學生在國文、歷史課本的人物肖像上,畫上鬍子和對白。

 U2414P1T1D15273415F1394DT20080402090414.jpg  

(我自己也玩過類似的表演橋段,用一個主題去貫穿一些歷史的著名片段,不太成功也沒有太失敗就是,並沒有深入玩下去。)

 

這本漫畫裡,可以顛覆的實在太多了。應該說是永不枯竭,直到讀者膩了吧我想。從西元前開始累積的文本量實在太長遠、深厚了。耶穌和門徒的故事,失樂園、諾雅的方舟、該隱與亞伯。佛陀的故事也很精彩,十大弟子,沙羅雙樹。 

在作者中村光的筆下,每一段都充滿了被曲解、惡搞的可能性。

 

比方說,日本傳統節慶要跳的盆踊り,意義上大概就類似我們台灣的中元普渡,祭祀逝者。只不過日本會在這個夏季節慶裡,穿著浴衣或短掛,跳著熱鬧的舞蹈。

 bon_odori4sss.jpg  

佛陀和耶穌也去參加了。佛陀想起了自己的弟子目連,成功拯救地獄裡受苦的母親之後所跳的舞蹈。他以為這就是盆踊り的來源,雖然當時的人們都沒有跟著跳,佛陀以為目連的時代總算到來了。但是實在跳的太藝術、太不知所謂了,耶穌認為目連的時代只怕還遙遙無期。可是,佛陀看著盆踊り的人們手在那邊揮呀揮的,總是覺得很熟悉。後來才發現,那是當時的弟子為了阻止目連繼續跳下去的手勢啊!反而是這個手勢被人們流傳了下來!!這樣的事實,回去天界的時候如果告訴目連的話,豈不是延遲了數千年的吐槽嘛?

 saintoni.jpg    

實在太惡搞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耶穌,在感受到人間一些平凡事物的喜悅的時候,或是,看了佛陀畫的四格漫畫覺得太好笑的時候,祂的快樂會發生難以置信的奇蹟,比方說讓水變成葡萄酒,讓盤子變成了麵包。於是他們家就有吃不完的麵包了!!!甚至連去澡堂洗澡的時候,一不小心也讓洗澡水變成紅酒浴了!!!

 saintoni14.jpg  

在配上祂身上的聖痕,簡直是浴血奮戰的黑道大哥形象啊,於是在立川這個小鎮上,耶穌又收了因此崇拜祂的黑道小弟做為第十三門徒……

 

saintoni15.jpg 

saintoni16.jpg  

而且耶穌居然還是個旱鴨子,因此受洗約翰不得不簡化受洗的儀式,成為現在的樣子。

saint oni 4.jpg  

至於耶穌能夠行走在水面上的聖蹟,則是憑著氣勢勉強走出來的!!!

saint oni 3.jpg   

 

喂,這樣真的沒問題嘛……?

 

耶穌因為牙齒痛去看牙醫,卻不小心讓牙醫所使用的鉗子和導管都像當年得朗基努斯長槍一樣,變成聖物了。還因此讓使用的實習醫生和護士性情大變,成為像是怪醫黑傑克那樣的超一流名醫!!

sp2_photo05b.jpg   

仔細想想,作者選擇這兩個爭議性的象徵來進行惡搞,先不論如何地不適當,起碼有一點是加分的,就是文本的深厚度,源源不絕。只要作者和雜誌撐得下去來自輿論的抨擊,而內容本身又夠有趣的話,我想,這是一個很值得一直發展的題材。

   

雖然這個故事只是一話又一話輕鬆的短篇連串而成,但是,就像是「BH系」或是蠟筆小新那樣,明明只是短篇的連綴,卻能藉此鋪展出人際關係,甚至是世界觀。

 1267100603.jpg  

(這本怎麼看都像是糟糕漫啊...但除了偶爾的養眼鏡頭和妄想畫面以外其實還滿純愛的...?)

本書裡,耶穌的爸爸(我們都知道祂是誰),是個讓耶穌驕傲的父親,花了六天創造世界還有一天可以休息,卻不太會使用簡訊,平片假名老是打錯,就像是我們現在這個世代愛趕時髦的父親們一樣,使用facebook卻搞不清楚塗鴉牆和訊息的差別。照顧著耶穌的天使們,則有著傑尼斯系的打扮,甚至組了一個團體叫作「Archangel」。

 saint oni2.jpg  

佛陀的十大弟子也是。其中的阿難陀長得很帥,卻像是keroro軍曹裡的tamama二等兵一樣,太喜歡佛陀了。看到佛陀側臥著午睡的時候,就觸動當年佛陀涅槃時的心靈創……

20110213225008531.jpg  

還有同為神祇的梵天,像是演藝圈的製作人一樣設計佛陀的造型,包括捲髮和長耳,後來因為佛陀的四格漫畫開始在天界的免費刊物上連載了還搖身一變,成為催稿的編輯,在催稿的同時,還和佛陀耶穌兩人的房東松田太太一起玩瑪利歐賽車…..

 P1010120.jpg  

saint oni 12.jpg  

於是不止是佛陀和耶穌了,而是整個宗教體系裡面,相關的神祇都變得和藹可親起來。有了不同的性格和嗜好。

 

我一直覺得,畫這種單元式的漫畫(ex:蠟筆小新、銀魂、keroro軍曹)很有趣的一點是,透過一話又一話的故事,慢慢發展出人物的背景、關係、個性。而這個發展的過程,其實涉及的只有作家本身、稿紙和畫筆而已,成功的話,卻能夠躍然紙上,讓讀者先認識,小新、阿銀和夏美,才認識他們的鄰居、客戶、對手、同學、同學的家人,附近的書店店員。

 

像是初來乍到一個新環境,人際關係的開枝散葉建立於最初,才慢慢發展。

 

而每一個人都有值得著墨的部分,讓主角群與之對話,發展,深化。

 

這個過程是有機的,也帶著讀者透過閱讀過程的積累,一起建立新的文本深度。

 

那是讀者和作者雙方一起建立的默契。

 

所以我們再看到妮妮的媽媽時,就會期待她馬上又被小新惹毛了再跑去隔壁揍玩偶出氣了。

PicItVeW1.jpg  

我們看見將軍大人,又大概能夠猜到,銀魂這一話又是下流笑點連發他大概又要被脫光或是大便放在頭上了。

gintama.jpg    

看到睦實學長出現,讀者大概在下一頁就會發現臉紅的夏美,以及跟在後面邊生氣同時臉紅的giroro

20060714130047.jpg   

這篇漫畫,也是。

 

滿期待台灣可以代理。

 

雖然實在太惡搞了。但或許,這本漫畫能讓大多數的已經稍稍遠離信仰和歷史的我們可以再重新了解這些事情的契機。日本的話,由於宗教信仰相對而言比較不具爭議性,在境內就以佛教、神道教、基督教為主流,但是比起台灣的香火鼎盛,日本可以算是比較不虔誠的國家吧?新興宗教也在日本境內引起相當大的社會問題。其實台灣也有。但那是不是相對地代表了,目前的我們,已經遠離了信仰,起碼走出了不算短的距離?在日本,甚至有神社裡面的神明是卡通人物。這在台灣人的眼裡,起碼對我來說,要跨越約定俗成、接受這樣的想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下一代呢?以及再下一代呢?八年級的小朋友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接受了「魔法少女──林默娘」這樣的作品了,想像著八卦山大佛鋼彈或是中正紀念堂可以像是絕對無敵一樣打開了發射出機器人。

 3899643_a0f93b803b798cff151c9f5387da1fca.jpg  

(註明一下,作者是馬騜降臨的韋宗成!)

這些也是原本無法跨越的禁忌吧。

 

但,那是不是就只代表了不敬呢?

五、六年級的父母們一邊罵七八年級的小朋友每天只會玩三國無雙看火鳳燎原的時候,可能也會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孩子居然能夠背出司馬懿所有孩子的名字,以及三國時期的每一場戰役、每一座城市,甚至絕大多數武將的表字。

 Medium_20100917172209194.jpg  

(好久沒玩三國無雙了喔...我連無雙5都沒玩了...只能看youtube人家的遊戲畫面過過乾癮...)

postkf.jpg  

(好久沒看火鳳燎原了喔...不知道演到赤壁了沒...不知道光榮會不會出火鳳無雙啊...或是風雲無雙啦、神兵無雙咧...)

如果說這些枯燥的文本都能被光榮公司改造的話,我們反而會更意想不到的貼近歷史、文學、信仰。當然,前提是,這些改造並沒有妝點得太過誇張,扭曲了史實。即便如此,儘管多數的我們早已習慣關公的長冉,張飛的破鑼嗓,美形的趙雲和諸葛亮的機智,這也是早已建立於戲曲、小說裡的形象,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小朋友,因為這些遊戲和漫畫而查看了除了三國演義以外的書籍,很可能會發現另外的一些歷史資料,而這些資料,卻可能和一般認知的形象相違背的。

 fei.bmp  

(火鳳燎原裡面就顛覆了張飛的經典形象,讓他擁有冷靜纖細的另外一面!)

我想,只要能夠增加百分之一,這些遊戲、漫畫,就存在著銷售量以外的價值。

 

雖然說,歷史本來也只是人手寫出的文本,總是經過了妝點,修飾和抹黑。

但是,能夠引起讀者對於文本解讀的熱情,就已經算是功德一件了吧。如何比較文本、判斷文本的真實,以及思考文本被寫就的立場和動機,則是更之後的事情了。

 

信仰,在某種程度上,其文本更應該只是人手寫出的,真正的歷史意義,則隱藏在隱喻和象徵裡,好比日本事紀和古事紀裡面寫的創世神話和眾神們,其實,很大一部分只是先民對於政權轉移的政治寓言,以及經濟生活的描述。

 

那麼,屏除創世神話的部分,佛教和基督教,有更大一部份的文本,則直指人心,關於道德、倫理、關於價值觀的判斷、關於良善與邪惡。

 

這些部分,我想,也是現在的我們,一不小心就遠離的。

 

這本漫畫,是不是能夠在帶給我們顛覆的惡搞和歡笑之餘,再讓我們重新思考這些價值呢?

 

我不知道。

 

舉個書中的例子,以及我對這個例子的想法。

 

書裡面,提到佛陀和耶穌根本不怕鬼,也不怕聽鬼故事。

 

原因是因為,每次看到地縛靈,或是甚麼幽靈之類的,佛陀和耶穌第一個念頭,就像是老師在晚上的路上看到自己的學生還在外面遊蕩那種心情,會想要好好罵一下那些幽靈趕快成佛!

 saint oni10.jpg  

好笑之餘。我發現,如果用祂們的角度想,很多恐怖片實在都恐怖不起來了。而我們對於鬼怪、幽靈的恐懼來自於甚麼呢?

 

不就是我們對它們的陌生嘛?而佛陀和耶穌也只是因為了解這些幽靈的本質,才根本不害怕。

 

我想,這本漫畫,是不是能夠讓再更小一點的孩子們,親近本來連他們的父母都已經生疏的信仰呢?

 

或者說,如果部分無神論的我們並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有著太過虔誠的信仰的話,我們至少不會不樂見,自己的孩子有著一些良善的美德:

 

慷慨、知足、不說謊、不偷竊、不傷害他人、有耐心、不妄怒、笑口常開。

 

透過對於信仰的了解,或許,對於這些良善的品行,孩子們也將不再陌生。

 

僅僅是這麼期盼著。

arrow
arrow

    cireric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