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seeketh not Itself to please,

Nor for itself hath any care;

But for another give it ease,

And builds a heaven in Hell's despair."
                                                                          William Blake, The Clod & the Pebble

---

就不替這本書多做介紹了。 

近一年來所看到的偵探小說中最棒的一本。

一個無辜的女人。一樁無可避免的兇殺。無所遁逃。

以及一個30來歲孤獨的數學天才所想出的完美詭計。

還有當然,根據許多書評 網路意見,

一次完美的獻身。

---


或許還是該介紹仔細點的。

靖子是一個中年失婚的婦女,有一個國中的女兒。
兩人過著平靜的生活,談不上小康,總之是平靜。

在一次意外的爭吵中,靖子不小心地誤殺了屢次糾纏不清的前夫。
在一個季夏孟秋的夜裡。

被她們的鄰居所發現了這次意外。

她們的鄰居,一個獨居的數學天才,

同時也就是這本書的嫌犯X,

我們的男主角,

石神哲哉。

他偷偷愛上了靖子女士。

本書就是關於石神如何的瞞天過海,費盡苦心讓靖子母女免於罪懲。

---

如果要在這邊把整個故事講完,是沒意義的。

作者東野圭悟有著很流暢的筆,很簡單乾淨的架構。

此作品是"偵探伽利略---湯川教授"系列作之一。

不小心看到現在我打的這篇東西的人們,
還是請自己好好的欣賞這本東野先生的代表作!
---

言而總之,故事的最後,石神是為了母女倆,
以相當巧妙的手法,自己頂下殺人罪,挺身入獄。

值得一再強調的是相當的巧妙,真是巧妙。

這也是本書中唯一的,最重要的詭計。

令這本怎麼看怎麼像是愛情小說的偵探小說
終就還是會被看過內容並為之震撼良久的店員猶豫思量許久之下
咬牙將之排到偵探小說的空格。
和其他的獵奇的本格的社會的日本西洋推理名家擺在一起。

謎題說穿了極簡單。

一如哥倫布的蛋。

總之庸才如我,是萬萬預想不到的。

而謎題揭曉之後,就如同所有
了解了任何一個簡單卻絢麗的魔術手法的觀眾一樣
發出了"什麼啊,原來就這樣啊~"的惋嘆聲。

手法簡單明確。偏偏出乎意料。

很像是一道繁雜的數學證明。

只要如石神自己所說的,"換個角度想",
許多繁雜的分子分母對數加總連乘無理log微分方程,輕巧的鉛筆線兩條,

"嘶~~~~~ 嘶~~~~~~~(鉛筆畫線聲X2)"

通通對消。等式成立。

相當像是理論數學家會想出來的詭計。

這是這本書能夠受到廣大喜愛的原因之一。
每個人物描寫既真實又恰如其分,very convincing indeed!
做的事情,想的想法符合身份職業性格。

腳色一來真實,而又有了人類所該具有的深度。

---



我想,過多的讚美就叫做溢美,多到溢出來了反而不美。就此打住。

本文不是書評。只是一個無聊的人有所聯想,鍵盤很癢。

談談石神的"獻身"。 也是諸多網友書評討論的焦點。

他最後為了靖子小姐,出面自首認罪。

他認罪的"程度和方式"都和一般的替死鬼不同。

在此不再補述。

總之他所犧牲的,所失去的,

將近是他的一切,他身為教者的名譽,行動上的自由,

以及隨之而來的一輩子的犯罪者的烙印。



某些書評將之視為"最純粹的奉獻,近乎宗教式的自我犧牲"

為了深愛的人,這個30來歲的老宅男做出的事情讓許多的讀者震撼了。

如此作為起碼震撼了作者本人,不然他不會這樣寫!

所以這些人(包括作者)所秉持的信念或是思考的結論該是:

如此的奉獻就是愛情,不僅是而且其純度還相當的高。


仔細想想從古到今,無私的愛是一再的被歌誦的。

不期望回應,不期望回報,甚至極端者連自己的存在都忘記了。

燃燒著的是愛情,燃料卻是自己。

而你只是觀察著的。只是忘記自己著的。

對於這種層次的人們,從前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泰戈爾的偽作根本是不值一提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詩人Petrarch(佩托拉克)的sonnet
所描述的渴望而不可及的深思懸念僅僅是個開始。

忘我。只是看著。

無我。

只是念著。遙遠而咫尺地。


無怪乎是純粹的宗教了。

這般的想念。

近乎禱告。 簡直宗教。




石神的愛情原先也就是如此的。

他從來也不會想像自己能和這個女神般的鄰居有著怎麼樣程度的認識和交往。

他只能每天早上,跑去靖子小姐打工的便當店買一個招牌便當,聊上幾句。

他只想這麼樣作,他只能。


直到兇殺發生。

他心心念念的完美女性面對了無法解決的困難。

他挺身而出。 為了心愛的人。

並且在一開始,就盤算好了要如何的頂罪。構思出了這個既純粹又完美的詭計。

而他獻身,無怨無悔,甚至開始享受牢獄生活中的精神自由。

他原本"無我"的愛情 變成了無私的奉獻。 

如此忘我。看來的確類同歷史上為了信仰,為了對神的愛情作出的奉獻。

於是他不自覺的成了信奉著"對靖子的愛情"的完美信徒。

並作出了純粹的獻身。


這是書背上所強調的。也或許是令我等一眾宅男們為之心有戚戚的原因。

不問情由的付出。當然不求償。




許多女性讀者,(當然也有不少男性!)

則提出了不盡相同的意見。

他們多半認為靖子才是這個故事的最大犧牲者。


靖子的身邊不乏追求者。
一個近乎完美的好好先生(名為工藤邦明) 在中年喪偶後仍對靖子無法忘懷。
風度翩翩,事業有成,對她充滿了耐心和關懷。
她當然怦然心動。

但是為她付出一切的,卻是一個她從未愛上也絕不可能愛上的獨居男子。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愛我,我卻沒法得到幸福呢?" 她不禁那麼想。

按照石神原先的計畫,
在石神頂罪之後警察是絕對沒法再逮捕靖子了(這是這個詭計的巧妙之處),

在一封寫給靖子母女的信裡面 他是這樣說的:
"工藤邦明似乎是個誠實可靠的人,嫁給他,
你們獲得幸福的機率應該比較高。請把我完全忘記,
千萬不要有罪惡感,因為如果你過得不幸福,我的行為將會完全成為徒勞。"

而在雞婆偵探湯川的解釋下,靖子才終於了解了 石神所作的真正獻身為何。


並非單純的頂罪而已。


很可惜的是,靖子並非忘恩負義之徒。

她無法就讓一個深愛她的人為她頂罪一輩子,而她自己跑去嫁給一個完美先生。

或者有些人可以。但她的良心不允許。

這也不愧石神如此對待。

靖子是個難得的好女人。

卻也正因如此,令得石神白忙一場。

---


靖子面對的兩難,兩邊都難。

是該按照石神的意思和工藤先生結婚,然後一輩子良心不安?

還是自首,而令石神的苦心完全白費?

這個問題她本來是不曾想過的,多虧了我們的湯川教授

(沒事找事 我看他是有點見不得石神如此犧牲 而靖子如此安心~)


而這個兩難局面,卻有一半是石神所構思的完美詭計所造成的。
令許多讀者(女性居多,我想) 一面惋惜而詬病的也就在此:

石神的詭計根本就不可能讓靖子母女得到真正的幸福。
僅僅是他這個老宅男的一廂情願!



而故事的最後,靖子終究還是自首了。

她是這麼說的:

"怎麼能只有我們得到幸福...那是不可能的...我也該贖罪...我要和石神先生一起接受懲罰...這是我能為您做的...我能做的只有這個...對不起...真是對不起..."

而石神面如灰土,身如敗絮,只能瘋狂,只能乾嚎,只能嘶吼。

東野圭悟在本書中的最後一句話寫到:

石神繼續嘶吼著,彷彿正嘔出他的靈魂。



許多人戲稱是被發了好人卡。

而更多的人則異口同聲的認為,靖子正面的否定了石神的獻身,拒絕了石神的愛情。


有部分的人則認為: 石神活該啊...



如此說來,或者靖子(以及相當可能的,提出這種論調的讀者) 石神這樣的獻身不該算是愛情,不該給予回應。

又或者他們會這麼辯解著:
這當然算是愛情的一種,石神的愛情是單方面奉獻卻沒有考慮靖子的想法。愛情不該是one way 而該有來有往有互有動。這樣的愛情,並不值得鼓勵。

---


如果再引述下去

我想或許會演變成某種性別議題...
關於男性和女性 
宅男和型男 愛與被愛 s
ex版和boy&girl版的 族群分裂式的討論



我只想說說

我個人的偏見


純粹偏見

(這也是我真正想打的本文 上面都是引述...)



身為我這樣一個傢伙

當然無可避免的心有戚戚...


在最前面我所qute的詩 William Blake的 The clod and the pebble

短短的詩 三段

第一段是為愛犧牲的clod的無私declaration

愛不是佔有而是奉獻  是在地獄的絕望裡 建築天堂

如前所quote


最後一段則是pebble對稱式的回答

愛是取悅自我 束縛他人 從他處獲得 剝奪 和茁壯
是創造地獄 儘管那裡有的是天堂



所以呢?

愛是無私?

是有私?

是奉獻? 還是交流?

我想有交流式的愛情 當然很好
那麼直流電就不會發電嗎?

最近讀到的 Laffer Curve
我覺得可以借來用一下...

就不太詳細的介紹了 我也沒有那麼了解...
總之這個圖的 橫軸是政府所制定的邊際稅率(所得稅)
縱軸是政府將收到的稅收
由這個像山一樣的曲線 我們看見的是 政府得到的稅額總量 不一定和稅率成正相關
課的稅越重 人民工作的意願就越低 國民所得越低的話 實際上的總稅收亦將越低
稅課太低的話 國民所得固然很高 但也收不到什麼稅...

如何拿捏 稅率 則是政府傷腦筋的部分...
請不要直接的回答我: 阿就微分求極值嘛..了不起再微一次確定極大就好了...

重點是 這條線要怎麼來...跑回歸? 如何跑? 變異數齊不齊一 殘差值~常態分配??
資料怎麼來...都是問題


我扯太遠了 其實跟Laffer curve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只需要的是那個像山峰一樣的曲線而已

現在 讓我們回到正題

讓我們把 橫軸代換成對異性的付出 (假設是可以量化的"effort") 
縱軸的單位換成response (該異性對你的concern)

我的想法是:

當你付出不夠的時候 人家誰要鳥你呢?

而當你獻身太多的時候...

嫌你都來不及了 你這個變態!

如何求極值啊? 我想就算是微積分老仙人 楊維哲教授也是望洋興嘆啊...

---





在這樣一個現在裡

情感是可以被詳細抽撥思考 解構的

愛情似乎慢慢的變成一種你來我往的雙打遊戲

有規則 有配備 還有先修科目 和保險 

似乎再也不如我們認知的那樣單純


而我連愛情是什麼都說不清







在曾經的迷惘和懸念裡
我也考慮過獻身

單向的愛情 令人筋疲力盡 it consumes you till the last drop 

薄如蟬翼的靈魂 脆弱亦如蟬翼



千片萬片



我老記得在前些日子

一個工作上的前輩給了我一句話:

"要先能夠愛自己 才能夠去愛別人"

"先令自己強壯 才夠格繼續給予 繼續關心那些從不關心你的吧"
這是我當時的解讀




也曾設想過 被consume到底的那個樣子 
(甚至設想過更糟的樣子:就是真的bring you to the very end of life)

one way love is the worst kind,

you never care when to stop.

絕不在乎的是自己 甚至性命也無妨

(好恐怖的想法) 我都願意給啊

life is straight down.


我想

石神當初的決定 或許也就只是這樣

我的想法 和其他的聲音不大一樣

大家基本上都認為那是他的一廂情願式的奉獻(評價則如上所言 有好有壞)

我卻認為那其實是一種自我了斷的方法

了斷這一切 既然從一開始這條路就是死路

那麼為了結束這條路的最好方法 可能就只是加速直到終點 而在終點撞個屍骨無存







我也曾有過這個想法...









事實上那是一個一直haunting 的想法

而慢慢確定的一件事情則是:


如果我就這麼撞在終點的話

大概我的家人們也就完蛋了


我的朋友們或許會mourn個兩三個月 然後繼續他們布爾喬亞的生活

我的家人們則有一半會垮掉


而他們無辜啊。


如上所言者 天天都不斷的提醒自己


慢慢的以為可以忘記她了


應該可以吧


應該可以的

















孰料



在前個月初 再次見到她

我就知道


幹 完了

一切慢慢冷靜的感覺又回來啦


她的側臉 仔細打量字畫的眼神 her slightly tanned skin so delicated,

那個微笑的酒窩像是把我也旋入


前一晚失眠 後一晚 也失眠

加起來將近35個小時沒有闔眼的我

騎車時速70在提頂道路上

一邊叨念著沒有意義的夢謁

這是最後一次了 這是最後一次的24了

我一點也不知道的是 24代表了什麼意思





我只知道 為了我的家人 我一定要忘記



我不是石神。






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reric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